地图 - 嘉義市 (Chiayi)

嘉義市 (Chiayi)
嘉義市(;Kâ-ngi-sṳ;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南部,地處嘉南平原心臟地帶,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 嘉義市為嘉義都會區的中心都市,也是臺灣南部第三大都市. 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均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 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諸羅山社」 ,清治時沿用此名設諸羅縣,1704年將縣治遷至此地,又名「桃城」,因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林爽文事件之後,1787年乾隆下詔改「諸羅」賜名「嘉義」.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 ,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 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 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 、方塊酥 、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 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 嘉義市是全國第一個且是目前唯一一個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低底盤化的城市.

政治方面,嘉義市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 ,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 ,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

嘉義市為臺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古名「諸羅山」,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的社名,十七世紀中葉荷蘭文獻記載為Tirosen、Tirocen、Tiracen、Tilaocen、Toelosang等,鄭氏據台時以閩南語音譯寫為「豬羅山社」、1664年《永曆十八年台灣軍備圖》在平地繪有「豬磱山番」,清治時改寫為「諸羅山社」. 另有民間附會「『諸』山『羅』列」一說,官方1716年啟撰的《諸羅縣志》記載在書尾末節的〈外紀〉中. 又名「桃城」,因清治時代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噴水池一帶,市民慣稱桃仔尾.

諸羅山在古時,為中國大規模移民臺灣之據點之一. 西元1621年,明帝國福建漳州的海盜顏思齊引率移民自笨港登陸,據以開墾拓荒. 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占據臺灣,初期統治今之安平與臺南市區一帶,不久即安撫了諸羅山一帶的平埔族,並對此地加以經營,嘉義市內風景幽美的紅毛埤(今之蘭潭水庫),即是當時荷蘭人所鑿. 而在臺灣荷蘭統治時期時,將今嘉義市一帶劃為「臺灣地方集會」北部地方會議區的第一區域,該區除諸羅山社外,還包括了新港社、目加溜灣社、蕭隴社、蔴豆社、哆囉嘓社等社.

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軍攻臺擊敗荷蘭人,建立臺灣首度的漢人政權,設有一府二縣,即承天府與天興、萬年兩縣,以新港溪(今之鹽水溪)為二縣分界,嘉義隸屬天興縣. 西元1683年,清帝國領有臺灣. 清治康熙二十三年設臺灣府統三縣,即分鄭治時代的萬年縣為臺灣、鳳山兩縣,改天興縣為諸羅縣,縣署設於佳里興(今之臺南市佳里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諸羅知縣宋永清以木柵為城,而自嘉義以北至今日的臺北(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為止,皆屬於當時諸羅縣的管轄範圍內. 雍正元年(1723年),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堡,並重設護城河. 雍正五年(1727年),知縣劉良璧重建門樓,砌水洞,各置砲座,並命四門為: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 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縣陸鴻於土城外植刺竹護城益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爆發,林及其軍隊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1月初3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林爽文事件後,重修諸羅縣城不但加高加厚,且城身內外包覆三合土. 光緒四年(1878年),嘉義知縣單瑞龍改以磚石砌城,而後又有王得祿義捐整建城垣,並修築月城及砲窩. 光緒十一年(1885年),臺灣奉准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臺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嘉義縣屬於臺南府,縣治仍設於嘉義城.

西元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與清帝國訂立馬關條約,將臺灣收入日本版圖. 日本設總督府統治全臺,正式施政. 自此至二戰結束為止,其間名稱多次變更.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大地震,城垣全毀,僅存東門. 次年,日本當局制定都市計畫並實施市區改正,重建後之嘉義市,工商業及交通開始發展,明治四十年建設通阿里山之鐵道(即阿里山森林鐵路). 大正九年(1920年),第八次改革隸臺南州嘉義郡之下,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昭和五年(1930年)嘉義街改陞為「州轄市」,嘉義市自此正式誕生,為臺南州直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改歸中華民國,重慶國民政府通過之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認為嘉義之名不妥,有認可清國政權之嫌,特地將嘉義市改為爽文市來紀念林爽文,為該計畫中的十二個市之一. 不過因為戰後臺灣實施軍政一元、委任立法、行政的獨裁專制加上臺灣實際統治者陳儀私自認為該政制不符實際,因此並未實施. 這種情況下,該市名稱未更動,仍沿用原來嘉義市的名稱.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大敗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廢止此政制,嘉義市則仍沿用,因此於法有據的爽文市名稱,從未於臺灣歷史裡面出現.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初,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 嘉義市是重災區. 3月2日,嘉義民眾攻佔了市府、電台等設施. 之後市民還包圍了水上機場,和軍警展開對峙. 3月8日,紛爭暫時平息,但已有300多名普通市民傷亡. 然而3月12日開始,國軍開始大規模鎮壓市民. 3月18日,和國軍談判的嘉義士紳代表陳復志、吳溪水、蘇憲章、施珠文、黃水樹、陳澄波、盧炳欽、潘木枝、柯麟等人也被槍決,使得嘉義淪為二二八事件的重災區. 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嘉義市豎立了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因應彌陀路拓寬,現已遷至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 ,重置典禮也與建碑同一天 ),是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而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館也是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館. 民國100年(2011年),位於劉厝里的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完工,是第一個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國家級紀念公園. 臺灣轉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嘉義市成為省轄市,並併入水上鄉與太保鄉為水上區與太保區,直隸臺灣省政府;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全臺灣劃分為十六縣五省轄市一管理局;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8月,嘉義市廢除省轄市資格,並切割為新東、新西、新南、新北、水上與太保等四鎮二鄉,民國四十年(1951年)11月撤銷新東、新南、新西、新北等四鎮之建制,合併為嘉義市,並置嘉義市公所,成為嘉義縣唯一的縣轄市. 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7月1日,在許世賢等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再次升格為省轄市,「市公所」改為嘉義市政府,初不設區 ,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10月6日,將市區劃分為東區、西區等二區.

 
地图 - 嘉義市 (Chiayi)
地图
Google地球 - 地图 - 嘉義市
Google地球
Microsoft Bing - 地图 - 嘉義市
Microsoft Bing
诺基亚 - 地图 - 嘉義市
诺基亚
開放街圖 - 地图 - 嘉義市
開放街圖
地图 - 嘉義市 - Esri.WorldImagery
Esri.WorldImagery
地图 - 嘉義市 - Esri.WorldStreetMap
Esri.WorldStreetMap
地图 - 嘉義市 - OpenStreetMap.Mapnik
OpenStreetMap.Mapnik
地图 - 嘉義市 - OpenStreetMap.HOT
OpenStreetMap.HOT
地图 - 嘉義市 - OpenTopoMap
OpenTopoMap
地图 - 嘉義市 - CartoDB.Positron
CartoDB.Positron
地图 - 嘉義市 - CartoDB.Voyager
CartoDB.Voyager
地图 - 嘉義市 - OpenMapSurfer.Roads
OpenMapSurfer.Roads
地图 - 嘉義市 - Esri.WorldTopoMap
Esri.WorldTopoMap
地图 - 嘉義市 - Stamen.TonerLite
Stamen.TonerLite
国家 - 台灣
通貨 / Language  
ISO 通貨 規約符號 有效数字
TWD 新臺幣 (New Taiwan dollar) $ 2
鄰里社區 - 国家  
行政区划
国家, State, 地区,...